复了官职,这样的一个光明磊落的君王,怎么会阴令他人暗杀陈鹄么?
第二点,陈皓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称陈氏之后”。黎利拥立陈皓的原因,是由于黎利在起义时鉴于“人心思陈,故立之以从人望”,并且“欲籍辞以应明人”。黎利驱逐明军后,便先杀陈皓,然后登基称帝。关于陈皓的死因,一说是他深知国人不服,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一说是黎利曾说“我以百战得天下,而皓居大位”,陈皓在惊惶下潜逃,最终被黎利追杀,涉及的直接的死法就有好几种,这就给人疑惑了,要杀一个傀儡,依着黎利今时今日的地位,根本用不着这么麻烦,再说了,在这种关乎名声的事情,古往今来,凡这种事情,都是遣一心腹、暗中杀了便是,比如朱洪武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弄个离奇死亡的什么,又岂会留下把柄,被人话柄呢?
第三点,就眼前的局面来看,安南虽大半在黎利的掌握之下,但交州仍在大明手中,论其危险人物,这个时候因为是大明排在首位,其次是哀牢、占人,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给对方以借口,而陈鹄是陈家后人,这个时候杀了对方是名不正言不顺,难保大明、哀牢、占人不会趁机来攻,以黎利的老辣,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这个时候,黎利就算再有杀陈鹄的心思,也不会选选择大明尚未评定的时候去杀,给了大明出兵的借口……?“
第四点:“黎利既要杀陈鹄,为何又要弄出那么多的花样来呢,陈鹄是傀儡,手中并无兵权,这样的一个人,一杯毒酒就足以解决了,何须弄什么关帝庙,杀人之前,还派去谈话,显然这都是无稽之谈,再者,那黎利登基前的禅让诏书并非伪造,也就是说这诏书是陈鹄亲笔所写,陈鹄既知黎利要杀他的心思,那诏书是他唯一活命的机会,为何又要亲笔写下诏书呢,难道是嫌命太长?”
第五点:纵然黎利有了夺取皇位的心思,对于一个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