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
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刘禅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如此,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用后人的话儿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陈鹄道:“姑娘是让我学刘禅?”
小翠儿点了点头道:“陛下聪明过人,未必就输了那刘禅,能舍了一切,还有什么好怕的呢,退一步说,陛下如此苟活着,最多的结局也逃不过是一个死字,未必有比这更坏的结局,既如此,陛下为何不试一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若陛下真是雄主,大可韬光隐晦,静观其变,待到天下有变,陛下未必就重新获得这一切?纵天下安定,此时陛下效仿刘禅,未必就不是一条活路?“
陈鹄让对方一张小嘴说得怦然心动,心道,若果真这样,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如其做一个担惊受怕的皇帝,还不如做一个逍遥的王侯将相,比起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