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自问不算一个合格的主帅,但如今手握兵马大权,一举一动莫不是关乎数万人的性命,由不得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昔日想都不想的《孙子兵书》,竟能诵读了一遍又一遍,细细揣摩了一日又一日,总算有些收获,如这次反间计运用的成功,可以说多半是灵活运用了《孙子兵书》中的计谋篇,是以杨峥对于这本集结了孙子智慧、思想、文化兵书不得不顶礼膜拜了!但好书就是好书,细细诵读之下,经过思考就会发现它的不同之处,如在诵读第四遍的时候,杨峥就会发现,这本成书千年前的兵书,其实暗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书》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这傍边表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书》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书》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让人眼界为之开阔。
再比如《孙子兵书•;计篇》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即表现了”仁”的思想。孙武的”仁”,还有更高的原则,即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因此,他在《孙子兵书•;用间篇》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即两邦交兵,以决胜负,应该想方设法,不惜以爵禄和金钱,从敌方搞到情报,以了解敌情。如果不能这样,而爱惜爵位和金钱,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就给了”仁”以新的解释,也给为将,为帅者树立了一道标杆,让后世的将帅明白怎样的将帅,才是一个合格的将帅,事实上无论是孙武本人,还是李靖、岳飞、戚继光莫不是按照孙子兵书这条标准成了千古名将,当然了兵书是谋略,谋略不是小把戏,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可不是简单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