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黑sè的裘帽,一眼望去,颇有几分落魄文人的穷酸模样,与对面的黎利父子相比,越发显得落魄……?“
倘若以貌取人的话,这人让在乞丐堆里,也没人多看一眼,可此时他却坐在了安南国最有权势的王府里,那足以说明此人一定有其过人之所在。
听了黎利的问话,此人才换换抬起了双眼,那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忽的因为这双眼神一闪,却多了几分睿智的感觉来,让人不敢小看。
此人姓阮,单名一个廌字,籍贯升龙,生于河东省一官僚家庭。曾仕大虞(即胡朝),永乐五年,朱棣以平讨陈氏叛臣之名遣八十万大军灭胡朝,其父阮飞卿为明军所俘,押往中国流放,阮廌送其父至镇南关(今友谊关)后返回升龙时遭明军逮捕并软禁多年,十一年后,他投奔黎利参加蓝山起义,在战争中建功甚多,并向黎利主张不杀明俘、避实击虚,阮廌协助黎利整齐号令,严明军纪,成功获得越南百姓的支持,便是这次交州总兵王通困守升龙,明朝派柳升、沐晟领十万兵分两路来援,就是他主张围而不打,在援军必经之地支棱(位于今谅山省)设伏。
东路的柳升果然中伏,在马鞍山战死,西路沐晟连夜经老街逃回云南。后明军十万再攻,向昌江进发,又被黎利军大败,溃不成军。王通被迫议和,黎利军最终在长达十年的抗明战争中获胜,有了一统安南的本钱,可以说黎利有今日的局面,阮廌功不可,可若你以为这人只是个打仗的粗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精通儒学以及通汉文,多有诗文多种行世,文集称《抑斋遗集》。汉文作品有《蓝山实录》三卷、《军中词命集》、《抑斋诗集》、《抑斋舆地考》等,这次的《平吴大浩》便是出自他的手笔,此文“社稷以之奠安,山川以之改观,乾坤既否而复泰,日月既晦而复明。于以开万世太平之基,于以雪千古无穷之耻”,来大骂明朝,虽说颇有不实之处,但不得不承认,通篇文章感情充沛,叙事流畅,正气凛然,文采飞扬,采用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兼有很高的历史和价值,堪称是一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