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但偏偏后面跟着”吏”这个词,那也就是”提示”了它的性质只是”权力很大”的”官吏”而已,并不是”诸侯王”。从这个词的组合,也能看出中国国家管理制度的演变历史中央政府既需要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和充分的”治理效率”,也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法理性质”来钳制地方权力的膨胀,那么也就是”封疆”和”大的官吏”的组合了,毕竟官吏非皇室血脉,如果妄图篡位抑或**,从法理以及伦理上,是不得民心的。所以李朝历代对封疆大吏是多有戒心的,杨峥年轻轻轻就是一方封疆大吏,纵然是皇帝务必信任,可其他官儿未必会怎么看,有羡慕的,也有妒忌的,更多的则是找个机会上来踩上一脚,可以说封疆大吏四个字是一把双刃剑,他有着众人羡慕的地位、权力、荣耀,但另一面,他也是最备受人猜忌,最为人不满的权力,杨士奇怕杨峥年纪轻轻,做了这封疆大吏得意忘形,从而不知收敛。
“权力杨大哥说笑了吧,我这个安南经略,可不是什么封疆大吏,你有见过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只能统帅这么点地方么,你有见过封疆大吏只能领兵八千人马,没有吧,所以我这算什么封疆大吏啊”
这一点抱怨,杨士奇似没听到一般,道:“凭着杨小弟的本事,老夫相信,你这个安南经略会是我大明第一个最有权势的经略”
杨峥苦笑道:“杨大哥未免太看得起小弟了吧,小弟何德何能有这个本事“
杨士奇道:“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你心里清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没推辞这个经略,足以说明你有这个本事收复安南,再者,那个一国两制,你心头没若没有把握,敢随口说说,试问安南一旦评定了,我大明还有谁的权势足以与你相比“
杨峥倒也不否认,呵呵一笑道:“若是评定不了呢”
杨士奇哼了一声,道:“那你等着收尸吧,那些言官可不会放过你,你别看王通在安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次若能返回朝廷,只怕也得进锦衣卫的大狱”
这一点杨峥并不否认,好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