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御史安南经略,总览安南一切大小事务!“
此话一出,众人一惊,这官儿也太大了吧,皇帝一句话杨峥便从三品官儿变成了整个八经的二品封疆大吏,而且是军权在手,便做了那安南的无冕之王,怎么不让人惊讶?“
便是三杨也微微感到惊讶,纷纷抬头看朱瞻基,想说些什么,可看皇上神色坚决,动了动嘴唇,却是没说话。
杨峥倒没如何惊讶,这经略是什么官儿,他倒是知道,这种官名,从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明及清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民国初尚有沿置者。
《旧唐书·裴矩传》:“矩盛言西域多珍宝及吐谷浑可并之状,帝信之,仍委以经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方在司马门时,会老酋死,袁经略遣僧吊赠,公(袁可立)力诋其辱国。”
听得最多的,算是《水浒》中的好多好汉都提到过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两人是爷俩,父亲是老种经略相公种谔,儿子是小种经略相公,叫种师道。这两人是种世衡的子孙,这种世衡在历史的名望当更响亮一些。种世衡字仲平,洛阳人。
北宋康定元年春,西夏军常袭扰延州(今陕西延安),当时种世衡建议在延州东北两百里处筑城(即青涧城),以强化延州的防御。在守御青涧城期间,与羌民和睦相处,每当西夏军来扰,他已先从当地羌民中获知,就和羌族民兵前往迎击,每战必胜,使边境得安。看来这种世衡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当时范仲淹镇守边关,威镇西夏。西夏人有“范老夫子胸中自有百万甲兵”之称。范仲淹听说种世衡这个人长期在陕甘地区任职,特别擅长和善于同少数民族打交道,而且无论是在汉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他的威信都很高,便在巡视环州时特别召见了他,并且委以重任,让种世衡到环州任职,同时勉励:“世衡素得羌心,而青涧城已固,乃奏徙世衡知环州,以镇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