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甚至觉得自己有这样一股哀怨之气,着实不应该,想要说些什么,可终究不知该说什么,唯有在心头暗暗道:”皇上以国士待我,我便是以国士待皇上,我张辅有生之年,定会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成想竟是一语成谶,正统十四年),也先入侵时,王振唆使英宗亲征,张辅随行,但不让他参预军政。张辅当时年迈,默默不敢作声。同年,土木之变时,张辅殉身兵难,享年七十五岁。被追封为定兴王,谥号忠烈。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朱瞻基说了一番话儿后,继续问道:“杨大人,你可有合适人选?”
杨士奇赶紧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此番征战安南,此人不仅要熟悉军务,还要有治理之才,所以需要慎重考虑!“说道这儿,扫了一眼朱瞻基道:”微臣斗胆推荐翰林院掌院杨峥作此次出兵安南人选?“
此话一出,人群里立即骚动了起来,这也难怪,这两年杨峥的风头太响,名头太大,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若说这倒也罢了,偏生人家诗词歌赋极好,难得是还打了两成漂亮胜仗,弥勒教,鞑子,这可不是谁都做得到的,因此杨士奇的话儿一出,众人议论归议论,却没人贸然反对。
杨峥虽一早就知道这个结果,可看到杨士奇如此光明正大的将自己提出来,还是微微楞了一下,斜眼看了一眼众人的反应,难得是没人骂娘,算是松了一口气。
朱瞻基嗯了声,道:“尚书大人如何看?“这话儿是问杨荣,因为杨荣素来掌管兵事。
杨荣从杨士奇身后走了出来,抱拳道:“杨大人说的是,此番征战安南的确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要挑选的须得是文武全才的人物才行,掌院大人年纪虽轻,难得是为人谨慎,有从军打仗的经验,一年前的京城保卫战无论是战术,还是阵法都用的极好,微臣自叹不如,算得上是最佳人选!“
朱瞻基又问杨溥,得到的回答一般无二,如此一来,三位重臣异口同声,群臣就算有反对意见,这会儿也该掂量掂量了,所以堂上一片议论之声,却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