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上面镀金,耳环可以戴黄金耳环并佩珍珠,镯子则必须佩带银镯子。乐ji要戴银角冠,绝不能和老百姓的妻子穿一样的衣服。
上面的这些规定,只是衣着服饰规定的笼统内容,具体到穿衣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上,却更是条令多多。面料上说,王公贵族和职官,有权穿着锦绣绸缎,普通老百姓家只准穿着素衣绸缎,商人更惨,只能穿绢和布,有钱也不能穿绸子。而具体到官员身上,不同等级的官员,穿衣服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官员之间身份的差别,主要通过官服上的图案来界定,官职不同,官服上的动物图案也就不一样。文武官员的服装也有区别。
这其中,担负教育任务的教官们,也有特殊的服装,各地教官上任,国家都要赐予衣服,同时学校的训导,也要被赐予冠带。生员们要规定戴软巾,腰系垂带,衣着襕衫。而在生员考取国子监,则要被赐予遮阳帽,即明朝人所说的举人圆帽以示区别。不同的衣服,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如果熟悉大明,你在大街上不用问,只凭路人的衣服,就可判断出其身份职业。
除了这些外,饮食上也是大有讲究,这个表现首先就在餐具上,公侯以及一品二品官员,酒盏要用金制,其他餐具用银制,三品到六品官,酒注要用银制,酒盏用金制,六品到九品官,除了酒注和酒盏用银外,其他餐具必须用瓷。在明朝初年的餐桌上,和穿衣服穿错的后果一样,宴会上摆错一件餐具,也同样是要被办罪的。森严的规矩下,明初吃饭,内容也很简单,就算是公侯之家,餐具讲究多,但饮食内容却比较随便,一般也很少有宴会时候请戏班子唱堂会的。老百姓家自不用说,许多老百姓家一辈子也没办过宴会,就算是结婚这样的大事,酒宴上通常也只是五六盘水果,五六盘菜,条件好的家庭,再多个两三盏汤。之所以如此简朴,除了规矩多外,还因明朝开国早期经济疲敝,无论官民都不怎么富裕,节省着过日子吧。
比起吃来,明朝人的住房,同样体现了森严的等级,首先是王府的级别,明朝亲王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