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权却没有了,这可说是算得上一招妙棋,既给了他们希望,又不会让他们的希望太过膨胀,没了军队,没了外交,他们纵然有心反抗,也无能为力,而且这种构想的好处,只要处理的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安南也就是大明的一部分了,就算别有用心的人有这个想法,只怕是已经融入了大明的安南百姓也不会答应。可以说这法子的确算得上是不费一兵一卒将安南并入了大明,且不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恶性的后果!
“这个杨小弟,这样的天才的构想也想得出来,简直是我大明一宝啊?”朱瞻基由衷的赞了声,心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一直犹豫放弃与进攻之间,放弃安南,这是祖宗打下的江山,自己身为朱家子孙,做不到守土安民,愧对列祖列宗,进攻安南,将会面临无休止的征战,大明的百姓又要面对攻打的困苦,再者北方的蒙古始终威胁的大明,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定如今杨峥这天才的构想,可以说让他少了这两者顾虑,既能开疆扩土,又能减少百姓的困苦,可谓是一举两得好法子。
“一国两制,安南人治理安南,果然是个好法子啊?”朱瞻基重重的吐了口气,由衷的赞了声,这才扭过头来,对杨士奇道:“杨大人,你认为杨爱卿的构想是否可行?”
杨士奇思索了片刻,道:“杨大人之言,虽有些大胆,但自古富贵险中求,这法子倒是可以一试?”
听杨士奇如此说,一直担心的朱瞻基彻底放下心来,还是扭头问了一下杨荣、杨溥。
两人早已看得出,皇帝已是胸中有了计较,哪还敢多言,纷纷抱拳道:“杨大人所言,乃是老臣谋国之言,我等毫无意见!”
难得意见那么统一,朱瞻基显得十分的高兴,道:“朕一直以安南荒远,不如许利,藉息兵争,如见看来是朕目光看得不够远,幸得杨爱卿提出天才构想,才让朕醒悟,安南已是我大明祖宗基业,我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身为朱家子孙,岂能做出这等不孝之举,自今日起,朕要行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