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困扰着古代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那就是每当王朝进入中期之后,原有的兵制基本上无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了。于是,就需要通过用钱募集士兵的方式弥补军队战斗力的不足。因为相比世袭的局部征兵制而言,募集士兵时要经过选拔,所以募集的士兵的平均素质是要高于这些世袭士兵的。
而因为战斗力的差异募集士兵会越来越在军队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这些当兵吃粮拿饷的士兵相比局部征兵制出来的士兵的忠心差异明显,各种哗变,兵变都比率非常高。但是募兵制同时有一个好处,就是募集死士和壮士,多数优秀将领都是通过募兵制的方式进入军队的。
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目标而募集固定对象而组建军队,比如东晋大名鼎鼎的北府军。所以,要短期内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最好的方式就是募兵制了,但是要持续维持募兵制的形式在财政上是非常困难。这就意味着一个奇特的悖论,王朝进入中期,国家开始衰败,财政收入减少,但是靠征兵制的军队质量下降,所以要采用募兵制,同时募兵的规模的越来越大,军费开始越来越大。
这个问题在古代从来都没有解决过。杨峥想要改变兵制,在没有解决这个大问题之前,想都不想要,不说明朝的卫所制度早已深入人心,更是祖宗定下的规矩不可更改,最主要的募兵制所能组建的兵马,多半为朝廷所忌讳,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明朝的皇帝绝不会让将士去碰,后来的俞家军,戚家军之所以能出现,多是明军主力因土木之变丧失殆尽,故四出招募天下义兵。
以戚继光募兵所建之戚家军,俞大猷募兵所建之俞家军,可没少被人弹劾,若非倭寇横行,朝廷需要募兵,戚继光、俞大猷的两支军未必还能组建的起来。眼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参将而已,想要对军队改制无疑是痴人说梦,但内心深处,他总是对这个值得期盼的时代多了几分喜爱,总想为止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只要能改变,那要是好的。
沈艳秋等人追随他最久,最是知晓他的性子,见他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