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想法,纷纷将目光看向徐朗,便是朱高煦也缓缓移过目光。
徐朗依旧不急不躁道:“建文帝当年若不是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弄得人心浮动,单凭成祖八百勇士,当真能与朝廷数百万大军抗衡么?”府上不少将士都是当年永乐的旧臣,对于建文帝削藩是身有体会,由于建文帝削藩过于急躁,削废并进,激化矛盾。废藩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为敌我矛盾,给予藩王造反的理由。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均非因置藩本身引起变乱,而是中央的削藩引发既得利益者抗争。即使是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也不是直接废藩,而是颁布《推恩令》来逐步削减。再者,建文一朝重文轻武,罔顾军事。朱允炆本身毫无作战经验,且因太祖大杀灭元功臣,致太孙能重用者均为文官儒生。以当时外患仍频的明朝而言(明蒙战争直到隆庆、万历年间才逐渐停止),就本身完全无作战经验及兵法素养的惠帝来说,中央没有合适的统兵将领,贸然削藩并非治国良策。后来事实也证明,方孝儒等大臣确无保家卫国之作战能力。而且,削藩的同时,惠帝也进行改制,大幅提升文官地位(如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造成武将不满,或多或少对惠帝的政策实施有不良影响,到后期许多将领叛逃成祖,多半就是因为朝廷的不公,加上成祖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才获得不少官员的辅佐?“
徐朗见众人默不作声,似有沉思之色,继续道:“如今王爷要的是取得朝廷上下一致的信任,然后从容布局,一旦天下有变,王爷振臂高呼,满朝文武百官纷纷响应,何愁大事不成?“
朱高煦对于错过了这次刺杀,本有些失望,此时听徐朗一番分析,的确是那么一回事儿,眼下的局面,还真需稳打稳扎,最好是将自己的力量渗透出去,而要渗透实力,唯有取得满朝文武的信任,最后是获取那些文官的好感,往年他重用武将,陈瑛、纪纲等人,这些人虽是能干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