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官是轮不到你的,若你有才学,长得还不错,恭喜你,大把的前程等着你。
大明的官员相貌的上品首推“国”字脸,这种相貌威严正气,有官威;其次是“目”字脸,这中五官风雅俊朗,有亲和力;最差是“金”字型,上小下大,不过,戴上乌纱帽,倒也能遮丑。所以,有明一朝,能做上大官的,大多是美男子。早年的解缙,李东阳,以及眼下的杨士奇,后来的严嵩,张居正等人都是五官端正,儒雅风流的人物,除了相貌之外,大明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但书法之气还是在,选官对书法也是极为看重。
杨士奇不断相貌长得清秀,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与杨峥说起书法来,倒也不选枯燥,两人都对东晋书法大家王献之极为喜爱,但两人对他的作品却有不同看法,杨峥喜欢《洛神赋十三行》,认为此贴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而杨士奇则喜欢《鸭头丸帖》,认为此贴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