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胡滢看得好奇忍不住伸长脖看了一眼,但见那张雪白的试卷上,没有什么圣人之言,甚至连八股都算不上,只是一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刚诵读了两句,胡滢摇头苦笑不止。
杨士奇笑了几声,略一沉吟,提笔那考生的试卷的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八个大字。
胡滢微微一愣,再细看顿时忍不住也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整打油诗加了八个字后,立即发生了变化,整诗就成了:“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十分的有趣。
杨士奇见胡滢在看,笑着放下了手中的湖笔,道:“胡大人可有收获?“
胡滢一笑,从那厚厚的试卷从,从容的抽出了一张递了过去。
杨士奇好奇的接了过来,伸长脖诵读了一遍,再一次大笑了起来。
这位士比起刚才哪一位更加有趣,只见试卷上同样是诗句,却勉为其难的称作圣人之言,“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第一句还可以理解,是说人有不同层次。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是圣人也像人一样有层次呢,还是圣人的等级在人的等级之上呢?身为主考官的胡滢看得一头雾水,看不明白,便批了如下的两句话:“若要中进士,还须等一等。”
“有趣,有趣啊?”杨士奇看得大笑。
胡滢今日批阅的试卷不少,很是留下了几张有趣的考卷,这时又送上了一张,试卷上倒是写了不少,唯独最后不知这位士是想展示一下自身才华,还是为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竟在试卷上模仿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了一“词”:“卷纸对笔尖,七窍生烟。燥热难解心头寒。摸耳搔头皆不济,如坐针毡,独自干瞪眼,无限辛酸。出题容易答题难。铃声一响交卷出,分数若干?”胡滢看完后,倒也觉得这虽将科举当做儿戏,但这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