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印造佛经,并印有他的题记,分送国内各大禅寺。在郑和下西洋时,郑和船队中有许多官兵信仰佛教,海上航海艰险,信仰佛教的官兵祈望佛祖保佑海上航行平安。所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途经锡兰山,就到锡兰山寺进行大型佛事活动,只是不巧,在礼佛的过程中,得知那锡兰山国王阿烈苦奈儿“负固不恭”,“又不辑睦邻国,屡邀劫其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郑和见这锡兰山一带是航海西域远国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试图以和平方式解决锡兰山问题,锡兰山国王阿烈苦奈儿倒也答应了爽快,郑和也没在意,等第二次出使时,问题依旧存在,眼看自己下西洋规模宏大,不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接下来的西洋之行大大的不利,为此郑和将此事在回国后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棣,朱棣当即支持郑和前往解决锡兰问题。
当年,郑和受命“再往锡兰山”。在永乐七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发布命郑和第三次出使西洋的命令的同时,授给郑和敕谕海外诸国的诏书,其中特别强调了“尔等祗顺天道,恪守眹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秉着这份旨意,郑和好言相劝,让他阿烈苦奈儿莫要行倒行逆施之举,谁知阿烈苦奈儿不但不理会郑和劝说,还十分的傲慢无礼,不仅不接受大明天子的宣谕,反而“令其子纳言,索金银宝物”,被郑和所拒绝。
眼看和谈失败,阿烈苦奈儿干脆撕破脸皮,见郑和宝船上宝物不少,竟无耻的谋劫钱粮船只宝物,意图谋害郑和,举五万兵马,刊本塞道,分兵以劫海舟,这消息被他的一个手下得知了,不小心泄露了出来,引起了郑和的警觉,当下立即返回宝船,谁知沿路水路竟被阿烈苦奈儿所堵。面对如此险境,郑和不慌不忙,在得知阿烈苦奈儿倾巢而出后,出其不意攻入阿烈苦奈儿的皇宫,一举擒获锡兰山国王阿烈苦奈儿并其家属,此战郑和大获全胜。
于永乐九年六月乙巳(十六日),郑和由海外返京,献所俘锡兰山国王阿烈苦奈儿并其家属。朱棣对阿烈苦奈儿毫不客气的扣押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