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技术,嘿嘿,光是这样就足以让西洋之举必须继续下去了。
郑和眼里光芒越来越亮,仿佛下西洋之举马上就会重新开始一般。
好一会儿才叹了声,道:“听小兄弟一席话,老夫心情舒畅了不少,只可惜,我大明一朝,能有小兄弟这等见识的人不多,你可知,自从老夫下西洋,骂老夫的,诋毁老夫的,甚至强烈要求陛下停止下西洋的人不少,你说老夫下西洋明明是壮大我大明声威,四夷宾服,我大明货物流行万国,四海诸夷皆以我大明为尊,便是银子也少赚回来,为何他们就看不到下西洋的好处呢?”
杨峥哼了声,道:“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看的更清楚?”
郑和心头一动,刚刚端起的茶杯猛地放了下来,一双目光死死地盯着杨峥,下西洋是他一手操办,其中有多少好处,旁人不知,他是心知肚明,光是每年带回来的奇珍异宝,胡椒,苏木,这些都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足够抵他宝船的消耗,可满朝的文官,硬是说他下西洋虽壮大我大明国威,可番邦朝贡频繁,其贡船抵达,一应运送,皆由地方抽调徭役,民力耗费之大,不可计数,百姓苦不堪雅,甚至有文臣更是将永乐十八年的白莲教造反都说成是他下西洋造成的,让他好不气恼,可偏偏反驳不得?如今听杨峥这么一说,让他心头如何不大懂,急切的问道:“小兄弟此话何意?“
杨峥道:“敢问大人,痛骂下西洋的可都是文官么?”
郑和面色一愕,随即用力地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文官,那些言官更甚?”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些言官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