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活生生地投入湖中垫底,作为“填得满”的“吉兆”,后来又封他为“神”。
但传说终究是传说,经过艰巨的填湖工程,地基问题才算基本解决。为了避免地基下沉,当时曾经采取了在城墙下部铺垫巨石,以及在宫殿下面打进密集的木桩,并铺砌砖石结构的大型下水道等措施。硬生生的撑起了一座皇宫,然而,到了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宫殿地基的下沉现象就很严重。整个皇宫的地势,显出南高而北低,午朝门以南一带较高,以北则较低。这让他对金陵甚不满意,有了迁都的打算,但迁都是一件大事,加上大明定国不过二十几年,民心刚刚稳定下来,是以雄才伟略于朱元璋也不敢轻率决定。
但宫殿地基的下沉,加上南京为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建都于此,不过百年,作为一国新君的朱元璋也不免有些忌讳,一番商讨后,先派出太子朱标去考察长安,他属意的定都之地,就是那里。
结果朱标从长安回来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朱元璋悲痛太子之死,加上自己也老了,皇太孙朱允炆年纪还小,准备多年的迁都大事就一直放了下来,到死也没有动迁都之举。
等建文帝登基,听从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建议,动手削藩,最终引发了靖难之役,四年征战,朱棣登基为帝,与自己父王一样,对于南京,朱棣极为不满意,加上北京是他大本营,便有了迁都北京的心思。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知道迁都是大事,不可儿戏,因此在他登基后,先是把北京升为行在,派丘福那样的重臣驻守北京,将第三子朱高燧封在北京,永乐四年派大臣开始扩建北京宫城,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朱棣在十九年正月,于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完成了朱元璋想做而没做的事情。
大明都城虽在北京,但南京作为陪都,加上朱元璋在此定都三十年的修建,如今的南京可谓汇集四方云华,商贾满天下,除京师北京外,已是大明第一大城市。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