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讲究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i),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无论是读书的学子,还是所谓的才子,对书圣的“永字八法“莫不是精心演练,好让自己的书法,能在横竖勾,点撇捺,几笔之间体悟书法的奥妙所在?钟官热衷与功名,而大明除去八股文外,最重视便是学子的相貌与书法。
相貌是爹妈所生,不可更改,而书法则是可以习练出来的,所以早些年,他也习练这永字八法,在他看来,真正能从横竖勾,点撇捺,短短几笔去领悟书法的奥妙所在,莫过于观其形,忘其意,只有忘记这几笔局限出的模式,才算是掌握真正的笔法。
“所谓永字八法,世人只知道横竖勾,点撇捺,好生模仿,却不知笔法终究是死的,字是活的,习练书法,自不能拘泥短短的几笔,我想当年王右军,创出永字八法,可不是仅仅是为了让后人,习练这永字八法而已?”钟官侃侃而谈。
一旁的李卓呵呵一笑,道:“这是自然,永字八法如师爷所言,笔法是死,字是活的,想要推陈出新,如师爷所言,观其形,忘其意。忘记笔法,创出适合自己的笔法,这样方可成就大家?”
^^^^^^^^^^^^^^^^^^^^^^^^^^^^^^^
两人喝着茶汤闲聊,声音极大,杨峥正在苦思冥想,忽听得“观其形,忘其意!”六个字,心头一动:“是啊,这《百雀图》看似杂乱无章,数不清楚,莫不是因自己太过在意这图上雀鸟,从而忘记了去寻找它的奥妙所在?”
“观其形,忘其意!看来想要数清楚这《百雀图》还需落在这六字上啊?”
细细思索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