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明白!“海涛弓着身子应了声,望着朱高炽远去的背影,轻轻一叹:”皇上也太不爱惜身子了,那丹药是汉王所献,汉王什么心思,世人皆知,唯独陛下不知啊?“
“海公,陛下如此好nv色,这身子骨只怕——?”跟在海涛身边的一个白面无须的中年太监,见皇帝走远了,偌大的暖阁里再没旁人,才低声说了句。
“是啊,皇帝身子本就体弱多病,比不上汉王,当年的成祖皇帝便是因此而一直迟迟不立太子,原因不用我多说,想必你也知道吧?“
中年太监躬着身子道:“嗯,成祖皇帝想要立二皇子,汉王!“
海公公眉头微微皱起,眼里闪过一丝犹豫之色,望着看不见的朱高炽,轻轻叹了声道:“后来汉王多行不义,让成祖皇帝察觉,方才遂了文臣们的心,立了圣上为太子?成祖驾崩后,陛下坐了龙椅,当了皇帝,可如此不爱惜身子,这皇帝只怕——?“
中年太监看了一眼海公公,道:“海公公说的是啊,陛下坐上了龙椅,但汉王还在,奴才听说,那汉王被贬到乐安州去以后,其实不大安份的,一直惦记着这龙椅,那丹药便是他进贡的,目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可惜陛下仁慈宽厚,说汉王是忠臣。丝毫疑心,让人好生担忧啊?“
洪武一朝,朱元璋深知自古以来宦官、女宠等为祸之由,“女宠之祸常始于干政,外戚之权常始于怙恩,宦官之盛常始于柄兵,权臣之专窃常始于蒙蔽,至于藩镇跋扈则由于姑息,夷狄侵暴则由于国势不振”。
然而他自信“制之有其道”,即:宦官“不假以兵柄,则无宦寺之祸”禁止宦官干政;它不仅是昭然之“祖训”,也诉诸于政令法制,是无可质疑的“祖宗之法”。
洪武十年,有一名老太监,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讹。朱元璋明知太监说得对,仍然立刻下旨将他逐出皇宫,遣送回原籍,原因是这名太监“干政”了。但凡事也没绝对,靖难一战,建文左右宦官为朱棣多有建功,所以朱棣即位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