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世民说宗。便转身离开,连回话的机会都没给胡戈昏”叨戈只好对着李世民的背影行礼恭送,只是在心中纳闷,这李世民对别人也不这样啊,且不说对元老重臣的态度了,就是对和自己一样资历较浅的马周也是温慰有加的,怎么每次对自己都是这般直来直去呢?上次在吏部也是这样,说了一句气话便走了,把自己晾在那里,今番又是如此。全然没有客套可言。
且不说胡戈在那里暗自猜疑。眼前这一幕却早把两个老臣看得是目瞪口呆,站在那里感叹不已,他们在李世民身边多年,知道他少时任侠好义,喜与江湖上豪杰来往,骨子里深藏着一股“侠”气,说话也从不遮掩,只是地位渐渐显赫之后,接触面广了,打交道的人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了,不再单纯是严时意气相投的江湖豪客,身边的文人志士也渐渐多了起来,于是便把身上这股子任侠之气稍稍收敛,和文臣打交道时,多是以有匕相待,言辞殷勤,让人如沐春风,甘效死力。只是没想到今天竟会在一个小小六品文官身上,看到李世民真性情流露,怎叫这二人不惊讶!
想到这一节,门下坊的两位正副官长心中对胡戈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此人虽出身文官,身上却有一股子豪气,更难得的是对了李世民的脾气,且不说别的,单是今天这番因人设官就可以看出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要知道这东宫的官,可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
也许,将来此人的成就还在自己之上啊!
“归唐,昨日我与段大人在都堂议事,听说了你的土窑之法,越听越是心惊啊,这其中的妙处,让老夫昨夜思考了半宿,越想越觉得是精妙无穷,果然是少年英才、后芒可畏啊!”只听戴胄感叹道。
“戴大人实在是过誉了小子是末学后辈,当不得尚书大人一赞!”胡戈谦道,自己哪是什么少年啊,一眨眼就是奔三的人了。
“你太过谦虚了,我昨天向杜大人要人,请调你到我户部,可段大人不放啊,杜大人也说你另有要务,实在是让老夫不甘心呐!谁曾想,今日我们还是得以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