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之间,董卓手握刘焉命根,刘焉沒得选择,自然选择董卓了。
当然,别说董卓掌握了刘焉三个儿子的姓命,就算是沒有,董卓拥兵十万余众,武有吕布、华雄之勇,文有李儒之谋,二者间,董卓实力无疑比向云强大太多,所以,刘焉最终选择董卓。
既然有了这个决定,早投晚投都得投,刘焉可不想等到董卓击败向云再投诚,那样只会显得他是被逼投降,给董卓留下不好的印象,觉得他沒诚意,甚至会成为董卓拿他开刀的借口。
于是刘焉早早便宣布了投诚的决定,此次公开辱骂向云之举,无疑是刘焉演的一出戏,作用不仅是在对向云宣战,亦是投名状,向董卓表明了他的态度。
刘焉相信,经过这么一出,他和向云已经彻底沒有了缓和的余地,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可让董卓彻底对他放下戒心,全力对付向云,雪中送炭总要比锦上添花來的实在。
以后,倘若董卓真的一统益州甚至天下,他刘焉便是大功臣,说不定还能从软脚虾的名声变成慧眼识英雄,更关键的是,这样董卓就找不到对付他的理由了。
不得不说,刘焉的算盘打得很妙,可惜,刘焉沒想到的是,他自以为排除眼线掌控了陈文的一举一动,其实不然,陈文早已利用替身,暗中串通了他麾下大部分官员,而刘焉却不自知,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扯远了,言归正传。
却说主公被刘焉当众辱骂,陈文并未如同刘焉预料一般暴跳如雷,相反,陈文显得非常平静,待刘焉骂完后,陈文沒有多说一个字,直接起身告辞离去。
不过,从陈文转身时微微颤抖的身子來看,陈文内心显然沒有那么淡定。
只有陈文自己知道,听到刘焉辱骂向云他有多愤怒,在陈文眼里,向云不仅是他的主公,还是他除了老师以外最为敬重的师兄,所谓主辱臣死,更别提向云还是他师兄,这两种感觉合二为一,可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若非陈文临走时向云曾百般交代,无论刘焉如何辱骂,他都不能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