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的研制成功绝对有资格载入东北基地的发展史上。
看似不起眼的灰土,却是人类发明出来的用途最为广泛的基础原料之一,东北基地有了水泥基本上可以告别木屋时代了,最关键的是基地以后的防御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它。如果说地形宽阔可能还不敢这么早下结论,但东北基地的有利地形完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这还只是水泥而已,下一步等粘土的产量上来了,咱们就搞混凝土。”公孙泽信誓旦旦的说道。看着眼前的烧窑,即使粉尘很大很刺鼻,众人还是一脸的兴奋。
工艺已经不需要公孙泽指点什么了,配料是固定的,烧窑的火候有路天负责,他现在正忙于仿制太阳能发电机,时不时的还要跟另外几个人一起讨论夜校的课程安排,总不能一上来就讲什么核物理吧?那跟讲天书有什么区别?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公孙泽提出来的。
从前作为一个天才的医生,公孙泽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情天生就不感兴趣的话,不管有多好的老师,也不管他下多大的功夫,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学习也同样如此。
力学、化学、物理中有关电子方面的人才是基地最缺乏的,另外基地里的医生们也需要强化教育。西医有西医的弊端,同样中医也有中医的短处,起码想培养出一个合格中医所需要的时间就远远超出西医。
东北基地目前最需要医生并不是解决什么疑难杂症,而是考虑如何帮助孕妇安全顺利的生产。事实上,这些幸存者后代们的体质完全可以称得上健康无比。和动植物突飞猛进甚至是夸张的变异相比,人类只是体质得到了改善,不过即使这样,也十分难能可贵了,头疼脑热的在东北基地都属于重症,最常见的疾病说来很可笑,居然是消化不良。此外基地还缺少护士,尤其是助产护士,只要不是难产,只要不至于开刀手术,助产护士的作用远比医生要大上许多。在这一点上,中医和西医各有一套方法,现如今全被公孙泽整理成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