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传入耳中。杨三多以为有敌袭,急忙招呼所有军士戒备。被刘平拦下。刘平笑道:“三多,不必紧张,肯定不是敌袭,若是有敌人,难道还能派一群小孩来不成?”
“将军说的是。”杨三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冲着身后的众人喊道,解除警戒。
“走,三多,陪我去看看。”刘平对着杨三多道。
“将军,要不要多带些护卫过去。”杨三多担心道。
“不必了,就咱俩就行。费什么话,麻溜的!”刘平笑骂道。
“诺!”杨三多应声道。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竟然是千字文!”刘平道,千字文相传是南朝时期,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请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在宋代是常用的儿童启蒙读物。此时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在远处传来,刘平让众人屏了声息,他领着杨三多顺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走去。两个人七扭八扭的在一条破巷子里转悠了半天,终于在一所破庙之中发现了声音的来源。刘平仔细的看了看这破庙,四周都是大窟窿,四面漏风,庙堂内的金身佛像已经碎成两半,大堂之上杂草横生,一派荒凉之色。刘平透过门缝,只见原本宽敞的破庙之间二十多个七八岁的孩童端坐在地上,齐声背诵着千字文,满身泥垢的孩童们全都是危襟正坐,没有一个偷懒的。而旁边有个十八九岁模样的年轻人,长得面容清秀。穿着一身略显破旧却是很干净的长袍,一脸端正,手里拿着私塾先生的戒尺,正严肃认真的望着眼前的孩童们。
“停!”那年轻的书生一抬手,望着眼前的孩童们道:“你们背诵的千字文便是为人之本。做人便要做个好人,不过好人的定义有时候便是懦弱的代名词,圣人有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