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那头,黄同敬吞吞吐吐:“不、不是,是、是我有点、有点私事……”
这时,电话里又换了个声音:“卢支书,我是黄同山啊,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过去尖沟村穷,村里的女孩子都想着嫁出去,外面的女孩子又不愿意嫁进来,倒让村子里多了许多年轻的光棍。但自从卢向东挂职村支书以后,这个情况却慢慢有了变化。一是尖沟村的青年劳力可以优先去双湖绢纺厂做工,二是尖沟村的合作社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做工,这让尖沟村比起其他村子,多了一些吸引力。
黄同敬家的小子处了个长沟村的女朋友,人家姑娘原先是不肯嫁上山来的,最近也有了松动,而且答应在春节期间就把婚事给办了,但提出个条件,想进合作社做工。黄同敬是黄同山的本家哥哥,自然要找黄同山帮忙,而他家的小子就是通过黄同山安排进了双湖绢纺厂。不过,合作社的事情一直是卢向东亲自过问,黄同山插不了手,只得给卢向东打了这个传呼。
合作社现在是初创阶段,用工不多,也就二十人左右。因为不用离家,想进合作社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卢向东在选择用工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原则。一个是优先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劳力,毕竟这些人如果外出务工的话,在年龄上没有优势。再一个就是优先考虑龚、黄两姓的人,因为这两个都是尖沟村的大姓,合作社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虽然和黄同山是本家兄弟,但黄同敬却老实巴交,性格和黄同山完全不一样。不过,正因为他老实巴交的性格,反而让卢向东放心,所以成为最早被卢向东选进合作社的那批人之一。
得知是这么个情况,卢向东松了口气,不过他并没有立刻答应黄同敬。因为无论哪一个条件,黄同敬的准儿媳显然都不太符合。当然,这涉及到两个年轻人的未来,卢向东也没有把话回死,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进合作社?我可以推荐她去绢纺厂。”
绢纺厂已经正式投产,招工名额也早就满了,不过卢向东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