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根本没有人能管,所以正常商人对上这种非正常的商人,竞争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更荒唐的甚至还有爷爷辈送粮到边关,孙子辈还没有领到盐的情况发生。
到了如今,朝廷已经渐渐失去了公信力,能够生存下来的盐商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没有竞争力的早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剩下的要么是自身在朝内有强力的靠山,要么就是交友广阔,手眼通天,不然根本在跟各个关系户竞争下活不下来。
像是孟万宏他的策略就是高价买引,把那些勋贵太监手里的盐引全部高价买回来。
反正这些贵人不可能自己去受苦受累贩盐,他们想要的不过是金银钱财罢了。
他先把钱直接给他们,这些人也就愿意把盐引卖给他。
除此以为,另一个办法就是借贷,朝中许多勋贵都是他的债主,至于这位赫赫有名的落地财神是不是真的需要借贷,没有人关心。
反正这些债主家里每年都会收到一大笔利息,这白花花的银子却不是假的。
靠着种种手段,孟万宏在真州的盐商中居于首位,行事上难免有些嚣张跋扈,不把律法放在眼里也是正常的。
这些东西杨易能能理解,毕竟在当下的环境就是这样,好人活不下去,能生存下来的就没有一个是白莲花。
但是如果这些状纸属实,孟万宏就难逃一个杀头的结果,孟万宏的财富日益增长,孟家人的行事则是越来越霸道。
豪门恶仆欺压百姓那是寻常可见的事,真州的驻军也是孟万宏出资资助的武装,在真州他几乎是土皇帝,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在那里孟万宏一句话比官府还要好使,当初沈崇文再如何富庶,在天子脚下无非是一只养肥的猪,而孟万宏就不同了,盐商的胆子可是比都大,不少盐商就是水匪出身……
孟万宏在真州靠着软硬手段,控制了盐滩上大批的灶户,等于是控制了盐滩的产出。
如果让他把这群灶户全部掌握到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