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也安慰自己,反正小伙计的工作就是磨豆浆,也不耽误他功夫儿不是!
于是那小伙计除了有空闲时,跟老前辈练练别的,而天天上工时,就那么一圈圈地转着磨盘练着。而且,越转越顺。竟也给他转出了一些花样来,将老师父后来指点他的那些叶底藏花、肩顶胯打的法子,都融合到了这个转磨盘的工作中。
这倒不是小伙计悟性多高,而是人的身体自然就有一种本能的融合能力。因为一个动作练多了,自然就会在其他动作中带出来那个意思。
后来这前辈晚年时遇到了麻烦!有人上门踢馆,他年事已高,没敢轻易应战。而门下大小弟子上前,纷纷败北。
无奈何之下,老人家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
恰好这时,那个已经成了老伙计的小伙计上门来看师父。看老人家这么大年龄。还要同人比武,当时就按捺不住,同来人伸了手。
结果两人手一搭,小伙计脚下一走,手一转拉,那人就被摞了出去。
不服再来,还是照样。
小伙计来来去去,就这么一个动作。那人的拳招势法,千变万化,就是过不了人家脚下一走。双手一划拉。当时就一个头磕了下去,高叫道:“前辈你门下原来有高人啊!”
老前辈此时是又惊又喜。送走来人,就让小伙计将他的掌法演练一番,看了之后,老人久久不语,最后就对小伙计道:“明早你就辞了你那磨豆汁的工吧,到我武馆来坐馆!”
事后老前辈和自己的小伙计徒弟,将这个磨盘掌的手法一分析,吓了一跳。
原来这圈套圈,圆套圆的这么复杂!老人的见识,自然不是小伙计能比的,当时就将八卦步的走圈和身法上的转天尊结合了进去。
他们也就喜欢上了这个转磨盘的练功方法,老前辈竟然给自己就定了这么一个臂圈大小的磨盘。就这么天天转着,转着转着,体会就多了起来。
于是,八卦门里就多了一个磨盘掌的散手法。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