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们,他们有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时年40岁)和他的得意学生列宁(时年25岁),法国的保.拉法格(53岁)、茹.盖得(50岁),可能还有沙.龙格。
他们在谈论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杀人。
话题还是普列汉诺夫引起的。他们在谈到法国雅各宾党专政垮台的原因时,普列汉诺夫玩笑似地说了一句话,这个专政垮台是因为杀人杀得太多了。
但是列宁却十分严肃地反驳了他的老师:“雅各宾党共和国垮台,并不是因为杀人杀的太多了,而是杀人杀的太少了。革命应该善于自我保卫!”
普列汉诺夫于1918年5月30日在芬兰因肺结核病逝。死前的一个多月里,一直在写他的一份《政治遗嘱》。普列汉诺夫生前曾经交待过他已经放弃了与布尔什维克的斗争,只要布尔什维克还掌权,他的《政治遗嘱》就不公布。所以这份《遗嘱》居然尘封了81年,直至苏联解体、俄共垮台后的1999年11月才重新被挖掘了出来。
普列汉诺夫在《政治遗嘱》中追述了上述尘封往事的细节,接着说:“未来却表明,这不是年轻和急躁的表现,而是反映了他的策略观点,这些观点他当时已经明确形成了。罗伯斯庇尔的命运是众所周知的。列宁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他进行的革命比神话中约弥诺陶洛斯更可怕;这场革命不仅将吃掉自己的孩子,还要吃掉自己的父母。”
而历史也证明了,在以后的这种体制当中,杀人已经成为了维系这种体制必不可少的手段。
许朗知道,同样是中文系出身的涛敏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故事,也不可能不知道这种手段。但许朗不知道,涛敏到底会杀多少人,到底敢杀多少人。自己究竟是要制止他去杀人,还是为了阻止土改而鼓励他去杀人,许朗的心中没有了主意。
高晨见许朗一直没说话,以为是自己说错了什么:“长官,属下多言了。”
“不,高参谋,你说的很好。”许朗夸奖道,“你找到了问题的本质,但是这个本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