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袭盛京,今年一千人又去了一次,天知道这六千人会做出什么事,宣府镇离着北京太近了。
“主子,奴才是这么想的。”王承恩看出了崇祯的忧虑,劝慰道,“主子这次还可以指派卢象升为主帅,奴才看榆林军对卢大人还是言听计从的。而且有关宁铁骑在,他们六千人不会有什么异心。况且,奴才觉得,这次逆金如果真的扣关,那将会一场大战,耗一耗榆林军的实力也未尝不可。”
“但是。”崇祯还是不放心。
“主子。”王承恩跪下奏道,“如果主子还不放心的话,奴才请命,这次还担任监军,和他们一起去抗击鞑子。”
“王承恩,你的忠心朕自然知晓。”崇祯示意王承恩站起来,“但是关宁那边?祖大寿三次抗旨,你觉得调谁去合适呢?”
“回主子。”王承恩回道,“奴才以为祖大寿肯定是不会去的。奴才的想法是调吴襄的人去,奴才听说吴襄的儿子吴三桂也是一员悍将,前年已经官拜游击将军。主子可以再给他升升官,以示皇恩浩荡。奴才和卢大人亲帅神机营,三路兵马再加上卢大人自己的人马,是可以抗住鞑子的。”
崇祯想了一会:“你们司礼监同内阁商量一下,再问问卢象升的意思。如果这个消息一旦确认,就按照这个意思去布置。”
“但是。”崇祯突然严厉起来,“王承恩,你和卢象升朕是放心的,榆林军那边朕现在也只能先用着他们。虽说抗拒鞑子是最主要的,可你也要替朕看好那些辽东兵,吴家父子和祖大寿是亲戚。”
“主子放心,奴才一定尽力。”王承恩重新跪下,“这次调吴襄去宣府镇,奴才的想法是替主子拉拢住他们,不要让他们和祖大寿过于亲近。”
崇祯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朕的心思你最清楚了,你去安排吧。”
几天之后,朝廷的旨意下来了。
卢象升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赐尚方宝剑,统本部人马三万加神机营;王承恩为监军;吴襄为总兵加提督衔,吴三桂升任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