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爱卿平身。”崇祯上下左右的看着两个人,“果然是勇冠三军之将,我大明的栋梁之臣。”
“多谢万岁夸奖。”两个人齐声回道。
“两位爱卿果真是崖山之后,先宋遗民?”崇祯问道。
蒋北铭上前一步答道:“启禀万岁,臣等确为先宋遗民。臣等先人自崖山之后,远走海外数百年。臣于四年前在海上遭遇风暴,漂流至崖州榆林湾。幸亏崖州的大明百姓对臣等照顾有加,臣等便在榆林湾内安家落户,迄今已有四年。”
“我大明百姓仁义有加,对你等自然是加以善待。”崇祯点了点头,“登莱巡抚陈应元上奏,此次奇袭盛京,你们出力颇多,也难得你们对大明忠心一片。”
“启禀万岁。”蒋北铭奏道,“我等先人,崖山一战,饱尝亡国灭种之苦。我等虽身在海外,却心向华夏。天佑华夏,天佑大明,太祖皇帝英明神武,我华夏重建天日,此乃我等之幸事。如今逆金作乱,我等既为华夏子孙,焉有袖手旁观之理?些许小力,不值万岁和诸位大人的如何盛赞。”
“好,说的不错。”崇祯满意的看了看蒋北铭,又转向各个大臣,“诸位爱卿,假若我大明人人如此,都有一片忠君报国之心,何愁鞑子不灭。”
台阶下的大臣们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接话。宣府镇和大同镇此次的惨败,让这些大臣们都不敢多说什么,谁也不知道哪一句话就会惹怒皇上,丢官罢职。
温体仁走出了人群:“两位将军过谦了,两位立下如此大功,忠心可嘉。只是不知两位何以凭三千军伍重创鞑子,还颇有斩获?”
“无他。”韩万涛回道,“将士用命而已。”
“回这位大人。”蒋北铭并不认识温体仁,拱手答道,“鞑子的确骁勇,但鞑子也是人。我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只要我大明将士齐心协力,勤加苦练,敢战,能战,又何愁区区几万鞑子。”
“蒋游击。”人群中又站出一人,“你这么说的意思是说我大明将士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