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护罩。
可是能量护罩受限于人类的技术。做不到坚不可摧的程度,日纳瓦号的一波齐射就能把它轰得稀巴烂。
日纳瓦号只是人类的主力战舰而已,如果碰上三级文明,四级文明的敌人,怎么办?
而尤恩号的重要性又是如此的突出,它的上面有如今张启帆手中唯一的一台虫洞发生器,如果尤恩号被毁。那整支舰队就只能通过正空间的超光速飞行来转移。
按照这个速度,要回到太阳系至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要去死星就更遥遥无期了。
现在有了如此超文明的能源,改进尤恩号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不死采集大军在大肆搜刮息壤的同时。尤恩号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一件件能量模块采用纳特人的材料技术,源源不断的加工出来。这些模块的制造材料甚至不需要专门去生产,直接把收集到的那些战舰残骸回炉就好了。
这些能量模块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的镶嵌在外壳上。
原本因为能源供应的问题,能量模块的密度和引擎,能量回路,材料的承受力等等都是密切相关的,要在彼此间取得一个平衡,所以正常的情况下,能量模块都是隔个十几米才安装一个。
超出这个密度,不但不会提升防御力,还会摊薄引擎的能量供应,造成护罩强度下降。
所以一般情况下,护罩模块的密度只会稍微超出一点点,超出的那一部分做为备件,在模块受损的时候才会开启。
如何排列模块,采用何种密度,才能让能量护罩在同等情况下达到最大值,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丝毫不逊色于流体动力学。
张启帆不管不顾的把能量模块贴满了整个尤恩号,一丝缝隙都不留,如果有人类战舰设计师看到这一幕,绝对会情不自禁的跑过来,好好的训他一顿的。
正常情况下的引擎根本支撑不了这么多模块,浪费之余还会增加战舰的重量和空间,影响转向加速等参数。
可是谁叫尤恩号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