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也相对好一些。另一方面,都城就在他的眼皮底下,稍微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立即就知道。
好歹是太乙金仙境的人了,这点事情还是难不倒他的。
所以,虽说整个国家早已濒临崩溃。但都城的情况还是要相对好很多,各种矛盾虽然不断积累,却也还没到达爆发的临界点。
这些人,可以说是卷帘最后的支持者了。
然而,现在局势变了。
大量难民的入城,械斗的不断发生,任何一个都城的居民只要天一亮,打开门去就能闻到浓浓的腐臭味,满大街躺着的都是难民,甚至尸体。
而随着难民逐渐增多。卷帘原本有限的控制力越发显得薄弱了。各种入室抢夺事件不绝于耳,整个都城都变得好像一座难民营一般。卷帘的支持度极速下降。
很快。朝廷的政局发生了变化。
最先发难的是驻守南门的左军。
由于国库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卷帘不得不下令减少军粮的配额。结果,吃不饱的士兵哗变了,迫于压力,将领带着士兵劫掠了一座粮仓,带着仅有的一点粮食撤出城外,宣布不再服从国王的命令。
这一着,着实给卷帘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首先,这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兵变,并不是你擒贼先擒王就能解决的。其次,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卷帘直接发兵征讨,他手上还有多少部队可以调用?南门守军哗变,剩下的兵力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再抽调,根本就无法控制城中混乱的局势。
如果不管,那么其他部队也很快有样学样。最重要的是卷帘已经开了个坏头,那就是克扣军队的军粮。如此一来,所有人都看着。如果南门守军哗变的事情不了了之,那他们不拿着仅有的粮食跑,还等什么?
为此,玄奘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往军营试图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哗变的士兵。
不过,传经讲道这种事,饿着肚子谁听你讲?来回折腾几次,收效甚微,玄奘也只得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