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齐心,这次,皇弟去围攻上都,要妥欢帖木儿的命,大同的军队,却不一定会出来相救。”
朱元璋这么一说,徐达一楞。
其实,朱元璋已经想到了,他自己觉得,比陈风更加精明之处,就是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当初陈风说的时候,他不以为是陈风在欺骗他,而是觉得是陈风考虑得不周到。
陈风只是按照他的想法来说的,并没有想到,大同的扩廓军队,并不一定会出动。
“鞑子的皇太子,是在扩廓的军中,当初在从大都里撤出来的时候,这个爱猷识理答腊并没有跟随妥欢帖木儿去上都,而是去了大同,这就说明了,两人和传言中的一样,根本就不和。所以,当皇弟在围攻上都的时候,如果扩廓出动军队,那最好,我们也要防止,扩廓的军队,不会来支援上都。”
朱元璋这么一说,徐达顿时明白过来:“皇上英明。”
朱元璋让徐达将十二万人马带上,去山西设伏,自然是有深刻用意的。
“去了山西之后,你的军队,分成两支,一支在大同东面设伏,随时阻击可能来增援的扩廓军队,而另一支,在大同西面设伏,防止大同的军队,出山西,流窜到草原上去。如果扩廓军队出去增援上都,那是最好,如果扩廓军队想要进入草原,那一定要全歼他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到了草原上,一举消灭这个威胁!”
朱元璋看问题也是很准确的,到了草原上,这些蒙古人如鱼得水,想要全歼他们,甚至是想要打败他们,都会变得很难,因为,这些人四处逃窜躲避,根本就杀不完。
朱元璋不愿意让大明朝,以后一直受到这样的威胁,那些蒙古人,心情好了,越过边界,烧杀抢掠一番,又再退回去,永无宁日。
这样的布置,兵员必须要充足,这也是朱元璋一合计,让徐达去山西的原因,十二万的军队,在山区设伏,分成两半,一处六万,也绰绰有余了。“如果扩廓的军队,留在大同不动,死守大同呢?”徐达问道,这是他最后的一个疑问了,忙活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