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能的事情。
迪斯雷利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在如今这样的危机局势下,迪斯雷利所能做的,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可能地让他的大英帝国自保。
但这也并不容易。
首先,已经超过了八年的大战,除去令大英帝国的海外利益丧失殆尽,并丢掉了三百余万将士们的性命之外,更为严重的。大英帝国国内的经济已是一派惨淡。
在大片原有的可以恣意盘剥的海外殖民地又统统化为了乌有之后,大英帝国那杨帆前行的经济巨舰就像骤然撞上了冰山,再也难有曾经的辉煌。
战争需要庞大的经济作为支柱,而日益的资源严重短缺,却让迪斯雷利面对着国内经济的大滑坡,根本难有起死回生的妙术。
为了保证帝国的这架战争机器还要运转下去,迪斯雷利也就只能从本国的老百姓们的身上打主意。
为了让帝国政府那业已干瘪的口袋里再有点儿东西,他要让花样繁多的税收风起云涌,要去勒紧老百姓们的裤腰带。他甚至还要去砸老百姓家中的锅碗瓢勺。来为嗷嗷待哺的军工生产企业筹集制造枪炮、舰船所急需的原材料。
当然,他还要征兵。
在一切为了帝国的口号下,迪斯雷利颁布了新的征兵法案:
帝国的每一户家庭都有为帝**队贡献十三至六十岁男性兵员的义务如果哪一户倒霉的家庭贡献不出符合条件的兵员,还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即须缴纳高额的兵员税。
所谓的一切为了帝国,导致的是民怨沸腾。
尽管在迪斯雷利们的自保策略下,英伦三岛已经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大兵营,但对于大英帝国政府的上层人士们来说。这样的大兵营到底在最后会是真管用还是假管用,却莫衷一是。
尤其是当太平天国红军结束了东普鲁士战役,又开始陈兵德波边界之时。眼看着刚刚将德意志帝国的帽子戴在头上的普鲁士人已没有几天的蹦跶头,在大英帝国上层人士们的中间,原本很细微的一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