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哈萨克人与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之间,开始了持续多年的大混战,并积下了极深的世仇。
可这还不算完,进入了十八世纪之后,东边的蒙古准噶尔部,在沙俄人的鼎力支持下,不仅向东进攻“大清国”,同时还对西面的这个哈萨克汗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猛击。
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二八年间,乘哈萨克的牧民们正逢季节转场,马匹瘦弱之机,准噶尔的策旺阿拉布坦等人派遣精锐部队多次突袭哈萨克汗国的各个主要牧地,致使其大量的牲畜遭劫掠,人员更是伤亡惨重。
哈萨克汗国只得又开始了一场抗击准噶尔侵略者的战争。
面对准噶尔盗匪对哈萨克草原的疯狂进攻,哈萨克三玉兹在初期还是很有团结一心共御外辱之气概的。因此,哈萨克的军队也取得过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战争的局势,也曾朝着有利于哈萨克汗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不久,哈萨克汗国的内部高层,又因为争夺全哈萨克统帅宝座,开始了内斗,三玉兹从此分道扬镳不说,还相互猜忌,相互仇视,甚至到了只有一逮到机会,就得拼命也要去吞掉对方的地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哈萨克汗国的分裂局面,自然也要引来希冀得利的渔翁。
这个“渔翁”,就是哈萨克人一直还没有意识到的一个真正的凶恶敌人,沙俄。
沙俄对外扩张的野心从来都是巨大的,而彼得大帝,就更是拥有着一个要做四海之大帝的宏伟梦想。
尽管沙俄已经拥有了北冰洋,有了大西洋,也有了太平洋沿岸的那一些地区,但对于彼得大帝来说,这根本还不够,他还要实现一个更伟大、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直接南下印度洋。
而要实现他的这个南下印度洋的梦想,沙俄的势力就要首先覆盖中亚,然后,再经阿富汗到达印度的西海岸。于是,远征中亚,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沙俄的一项最重要的国策。
虽然在一七一四年至一七一八年之间,这位彼得大帝曾经四次远征中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