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沦为了群雄争霸的战场,不仅战乱始终连绵,国土也在不断地开始被另一个强邻所蚕食。
一七二一年,瑞、俄签订了《乌西卡乌布基和约》,芬兰东南地区为沙俄所吞并。
在一七四一年瑞典对沙俄所发动的复仇战争中,沙俄军队再创瑞芬联军。两年后,利用《土尔库和约》,又将居密河以东的芬兰广大土地,包括塞马河域全部割走让给俄国。
一八零八年,由于瑞典拒绝参加以沙俄为首的反英同盟,沙俄军队对瑞典发动讨伐战争,结果瑞典再度惨败。
一年后,随着《哈米纳和约》的签订,芬兰仅存的那点儿领土,就此也尽数被沙俄收入了腰包。芬兰,自此成为了沙皇俄国的一个大公国,实行民族自治,至于那个芬兰的大公,也开始由俄国的历届沙皇来亲自兼任。
迪斯雷利的目的是很明显的。
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从来就太平,因为随着芬兰的近代化发展,芬兰的民族意识也在日益地觉醒,越来越多的芬兰人已经开始自觉地拒绝被沙俄的同化。
尤其是在近年来以斯内尔曼等芬兰人所领导的芬兰的语言运动首先将俄罗斯语退出本国的官方语言,最后使芬兰语成为国家的唯一官方语言获得了初步胜利的鼓舞下,芬兰的民族主义运动情绪,变得异常的高涨。
此时,只要俾斯麦肯把手往芬兰那里一伸,芬兰的独立之火马上就会熊熊地燃烧起来。而迪斯雷利一直对俄国人要介入进欧陆战事的担心,也就会随着那位亚历山大二世的自顾不暇,而变得烟消云散。
对于英国朋友的好意,俾斯麦是不会不乐于笑纳的。
于是,在俾斯麦的积极运作下,本来是以“文斗”著称的斯内尔曼等芬兰的民族精英们,也开始和枪杆子打起了交道。
一八六八年三月,芬兰各地陆续爆发了大规模的反俄武装叛乱。
仅仅一个月后,芬兰共和国就在赫尔辛基宣告成立,斯内尔曼被各路叛乱的领袖公推为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本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