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记载的吗?”
“您是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一定有很多的了解。可我……不好意思。,好像……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听到到林海丰居然这样的回答。魏源很是有点儿失望地摇了摇头。“这样怎么可以。不通今博古。不熟悉内外。如何能够掌控好一个国家!”
魏源在这句颇具师长韵味儿的话之后。又继续地点拨着林海丰。对一个时代的评价。不能只听一个方面之言。唐甄毕竟是一个被大清罢了官的人。难免在他的书里会有偏颇。所以。要想真正地了解当年。就要更多地看看与其自身毫无瓜葛的那些西洋人的记载。
从明万历开始。一直到崇祯年间。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三年之
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于崇祯九年返回故国的时候。曾途上完成了他的大作《大中国志》。在的书中。那个时候的明朝。不仅是“相当的富裕繁荣”。还“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
不过。到了一百多年后。在乾隆年间的西洋人眼里。中国又成了什么样子?经过了“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之后。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就富的一个个都流了油了吗?
为记的当年的英吉利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曾经是这样的记载。他所看到的大清国。沿途到处都是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大多数大清国人过着的。都是绝对低水准的贫穷生活。“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在大清这个“半野蛮的”帝国统治下。在最为鄙的暴政之下。人们始终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从而造就了整整一国的“胆怯肮脏。并且残酷”的古怪人类。
假如这些还说明不了问题。那咱们就再看看乾隆年间的大清国军队。英吉利有一份报纸叫《爱丁堡评》。他们的撰文中曾经提到。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是。当那个英吉利的马戛尔尼使团抵达的时候。他们还是发现。原来。大清国的正规军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