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季耶夫一见事情有缓,赶紧给李鸿章带高帽子,大清国的官员都喜欢这个,他是不会忘了的,“老朋友,有什么事情咱们都可以坐下来好好地商量。”
“您不知道,太后对于前线的将士们是多么的重要。太后是忠义救**的军魂,是将士们心里顶礼膜拜的偶像。太后一撤帘,将士们人心惶惶,大规模的兵变一触即发。如果不是鸿章担着血海的干系回京代替将士们情愿,事情的结局很难预料。”李鸿章可怜巴巴地望着伊格纳季耶夫,满脸的无奈,“西线统帅部的将官们都遭到了将士们的软禁,也包括顾问团的朋友们,您说,我不回来还能怎么办?”
伊格纳季耶夫脸色有些难看地摇了摇头,“唉……我真的闹不明白,你们大清国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怎么还一个个地如此热衷于派系的内斗?和谈还没有个正式的结果,也许正像你李将军以前预计的那样,战争还会再蔓延起来。那么,为什么大家不能暂时都坐在同一条船上,一致对外呢?”
“上下一心,国运兴。”李鸿章拧了把流出来的鼻涕,狠狠地一甩,“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更应当朝廷上下同心协力。可是,这挑起派系争斗的是谁?”
“李将军,事情已然发生了,而且朝廷之中权力的交替过渡稳定,这种难得的局面不应该再被打破。”伊格纳季耶夫耐心地想说服李鸿章,“李将军作为一个富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应该知道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潜在的兵变并不可怕,只要李将军肯以大局为重,我可以请求联军司令官穆拉维约夫勋爵,帮助你解决忠义救**的内乱。”
“呸!”李鸿章在心里暗骂了伊格纳季耶夫一声,“公使先生,您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兵变已经箭在弦上,策动兵变的又都是经验老道的家伙,只要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闹将起来北上还好说,可他们万一破罐破摔,要是一下子把军马都拉过黄河去投奔了赤匪,我们还怎么去收场?”
“这……”李鸿章的一番胡诌,把伊格纳季耶夫给弄傻眼了,他还真没想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