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前年年底俄国驻华派遣军司令官穆拉维约夫要从大沽口去巡视建设中的旅顺要塞,李鸿章受命奉陪。在到达旅顺口,看过俄国盟友弄得“相当不错”的旅顺要塞后,李鸿章赞叹不止之余,忽然心血来潮,提议俄国盟友应当去看看胶东半岛。他其实是想实地看看自己给自己选择的窝儿。
穆拉维约夫当然乐得此行,一直围在可爱的慈禧太后身边儿转的那个中国通的普拉雅廷早对胶东有了解,也曾不止一次地在他和伊格纳季耶夫公使面前反复提及过胶东的那些美丽的港湾,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
作为一个沙俄在远东扩张的急先锋,当旅顺、大沽安排的差不多了之后,他自然而然也就把目光转向了胶东,只是感觉便宜似乎来的太多了,倒苦于一时不好张口了,才忍耐至今。现在既然有了李鸿章的提议,他哪能不乐到了心里去。
于是,通过简单的“交涉”后,一支沙俄舰队驶向蓬莱。先转悠过长岛,李鸿章接着又带领顾问们登上了福山县的北山。
北山原本是个无名的荒丘,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山”。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止倭寇袭扰,明军在奇山北麓建起了奇山守御千户所城,与此同时,还曾在“北山”设置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作为警报,因此又简称烟台,当地人也就有称呼“北山”为“熨斗山”或是“烟台山”。
在此登高眺望了一番之后,在李鸿章的提议下,一行人马就来到了威海卫。
一到威海卫,李鸿章那张总也把握不住的破嘴,就和在北山上一样,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了起来。并假装风魔地在穆拉维约夫面前大卖自己的无穷知识和高瞻远瞩。
“综览大清海岸未来水师扼要之所,惟旅顺口、威海卫两处,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再往西南去的胶州湾虽好,可惜过大,军费之投入令人望而生畏。威海卫相比之下,虽然也有工巨费之烦,总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承受的起。故盟军先经营旅顺,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