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甘心太平军的胜利。虎嵩林是在寻找机会,如果不是叫太平军和洋人斗的两败俱伤,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那些兵勇,绝对不会是太平军的对手。照他的想法,现在打还为时过早,应当等到什么时候呢?他是个战将,朝廷养他就是为了战争,那最好就是等到洋人也被打残了时候。他还知道一点,不管目前如何,早晚还会有与洋人的一战。但是,他现在违背不了按查使大人的命令。
对于进攻的清军,曾水源严令天军据垒不出。他已经把全部的洋枪手还有大部分的火炮都移到了南面,用来对付洋鬼子。他算计好了,对洋鬼子越狠,清军受到的震撼越大。如果情形不好,大不了正面可以也放弃前面的几座小营垒,照方抓药,凭借后面同样开挖好的战壕,来固守再后面的主营。
战事发展到这一步,他真是要感谢安王殿下的提前指点了。连夜挖成的几道战壕,都和各主营相通,各处兵马可以随时通过交通壕相互支援。炮火一起,将士们马上分散隐蔽起来,而炮火一停,人马顿时可以重新聚集,凭借地势,再给对方以重创。
曾水源看了看怀表,也许还要咬牙再抗住一些时候,尽管伤亡很大,可是对手也付出的是相当的代价。
越打下去,施泰麟越疯狂。他找到了吉尔杭阿,毫不客气地要求吉尔杭阿火速抽调宝山的驻军投入到嘉定前线。他感觉到了,西门的清军并没有那么卖力,现在只要再加大些进攻的力度,完全有可能一举吃掉顽强守在这里的叛军。
可惜,他只是一相情愿。洋大人的吩咐,吉尔杭阿当然要照办,不过,宝山的守军根本不敢动,也没法动了。刘丽川适时的佯动,叫驻守北城外的清军叫苦不迭,也在加紧求救。而偏偏这个时候,许乃钊的“病”好了。
许乃钊不是“病”好了,而是给急的不能不出来了。这才几天的时间,上海周围叫吉尔杭阿闹的鸡飞狗跳。洋人参战,却把原本封堵上海北门的军马大部都调去了嘉定,搞什么会战。上海南面的局势他现在不知道,至少他知道了城北的大营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