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走到一起,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相互需要。就好比现在坐在“太平天国科学院”里的几个英美医生一样。约翰·史密斯、乔治·布朗本来在上海合开着一家诊所,生意说不上太兴隆,可也说得过去,只是因为听前去检查身体的商界名人桑妤女士“偶尔”的一提,又经过领事馆通译方静波的撺弄,便不顾领事的劝阻,匆忙地跑到了天京。因为桑女士说这里在研究一种新药,缺少合适的人手。约翰·史密斯平时喜欢病菌的研究,自然一听就有了好奇。美国人务实,从来不相信任何希奇古怪得传说,政治对他来说更是与己无关,他需要的是切实的东西,不看怎么知道好坏。
而英国外科医生詹姆斯·保罗,则是前几年就来过当时的金陵,还一度开设过私家诊所,可惜这里的人们似乎对他手里的刀子有种天生的惧怕心理,患者多多,肯接受他治疗的却是寥寥。无奈之下,他转尔到了苏州、杭州等地,结果尽然。他本来是悻悻地到了上海,打算搭乘轮船先回国的,却偏偏在租界里结识了桑妤。于是,他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转了回来。
“我们中国医书上有一条医理,叫做‘以毒攻毒’”,林海丰瞅着大厅里的三个洋大夫,慢条斯理地说着,“既然病毒能产生毒素,毒害着人和动物,那么就一定会有一种能攻毒的抗毒素。这也是我们天朝伟大的科学家宁王殿下新发明的‘抗毒素免疫’理论。”
约翰·史密斯、乔治·布朗,还有詹姆斯·保罗都瞪着疑问的眼睛,细细地听着这位安王殿下所说的每一个字,生怕有了遗漏。
林海丰看了看骄傲地笑着的郑南,接着说到,“就象发明了牛痘预防天花病一样,天朝科学院正组织人手研制破伤风和白喉的预防药物。至于如何具体实施,宁王殿下经过长时间研究,基本上已经有了所有医理的理论和操作步骤,现在需要的是助手来实施整个过程。不知道先生们可否有兴趣参加这项研究工作?”
“破伤风”是战争中大批受伤将士导致死亡的巨大杀手,“白喉”的流行,更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