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懂礼仪的官员去充实地方。
这些地方虽然被萧诚罗纲等人努力经劳了十多年了,但比起江南,差得还真不是一星半点,要是这些人愿意去,不说别的,在文教之上,可是能让这些地方有一个大的飞跃。
而第二个选择,便是辞官归家,去当你的富家翁了!
别说朝廷没有给你安排伱方,而是安排了你不去,这就怨不得朝廷了。
不追究你不肯为国分忧,为君解愁的罪过,已经是宽宏大量了。
这一纸命令下去之后,愿意去新的地方履职的官员,不过十之一二,大量的被精简下来的官员,宁肯回家呆着,也不肯去他们心中认为的那些危险之地。
云贵,那是烟瘴之地,两广,那是流放之地,至于中原那些刚刚打下来的地方,原本是不错的,但现在,战事刚刚平息,民不聊生,匪患丛生,去了那里,只怕日夜都要忧心安全。那些地方又是与敌人对峙的边境地区,说不定什么时候对面就忽啦啦打过来,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方的俘虏。
反正自家也不缺钱,那就回家当个富家翁,静待时机。
相对这些官员,更多的吏员,对于朝廷来说,反而是一件更麻烦的事情。
流水的官衙铁打的吏员。
几乎所有的吏员,都由本地人担任,而很多吏员,甚至是代代相传,爷传子,子传孙,长期下来,吏员操控官员控制地方的事情,屡见不鲜。
对于这样的局面,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周卫,出了一个点子。
作为一个在基层岗位之上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官僚,对于这样的局面,周卫算得上是心知肚明。
给吏员升官员,开一个口子。
从吏到官,是一道天堑。
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跨过这道坎。
当然,另有一批人,是根本不想跨过这道坎,他们只想呆在原地,呆在这个舒适区里把控一切。
周卫建议,对优秀的吏员,使用推荐制度。
由本地官员举荐优透的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