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同范围来说,郭佩佩不会管这项目上的任何事。
叶芦伟自从在蜀都二代圈子有了些声望后,也去圈子里露过几次面的。不过只是帮着聂三哥的几个铁心朋友做了些咨询工作,把杨二闷几人搞来的藏区公路改建项目,认真做了投标陷阱,并且派了几个人去指导着怎么索赔。
杨二闷几人除了父辈的一点余荫,其它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中标以后只好又让叶芦伟安排些施工队进去帮忙干活。这事到是问题不大,中万局自从开了海外分局,一部分精英人才跑去了南美挣美元,国内的项目就更加缺管理和技术人员,可是中低层的施工人员那是多得已经养不活了。
找了贝副局协商,中万局又成立了一个藏区高原施工分局,把一些刺头和干活不中用的二等残废,统统发配到无人区去修战备公路,正好帮中万局瘦身减负。
有了杨二闷等二代,原本施工合同条件就是领导嘴里的一句话,现在就变成了必须按合同办事。初次接触市场经济合同的军地领导们,被小木薇薇一帮二货青年左一个索赔,右一个变更,搞得神经都要衰弱了。
这时代藏区公路改建,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施工、边设计、边审批。请注意,施工还在设计和审批前面!实际上中标进场的时候,施工图纸什么的都没有,只有一张过期很久的平面图,图上大概画了一条线,说明从哪里到哪里……嗯,就是这样,没了。
剩下的工作全部要施工单位进入施工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大致把路线做出来,设计单位才会来做图,然后再审批……整个过程完全倒了过来。
这样的项目,又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建设业主不能当说一不二的领导,当然会被坑得生死两难。想把这家单位踢出去呢,后面跟着一帮冷笑的二代。想让人家好好做呢,人家按合同要的钱实在是太多了些。
杨二闷等傻瓜二代,之前看不起几百万一个的小标,打电话跟叶芦伟说的时候还很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哥几个堂堂的人物,让去找个项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