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叶芦伟把全是满勤的考勤记录表,交给了工资组的几位中年大妈,感觉青工们可能都不怎么认识自己吧,更不用说组织起来殴打特别无辜的自己了。
考虑到历史强大的不要碧脸属性,叶芦伟还是在二十五日跟着去绸城拉货的公司汽车,请假去了绸城。
同行的有胡薇薇,她说是去书店买点资料。黄轻菊发现两位身长貌端的狗男女在营地门口等车时,已经来不及请假,只好口头威胁叶芦伟“自重”,实则警告贴着叶芦伟站着,用身高尽量站出“般配”样子的胡薇薇。
工地到绸城有差不多一百三四十公里,其中有八十公里都是为了修这个电站才扩建的乡村路,那时候的乡村道路可不是后来的“村村通”,连后世的机耕道都不如,五吨的解放载重汽车,每天都有一两个车来绸城采购各种生活物质,因为当天回不去,得在绸城住一晚。
生产物质更是有专门的一个车队共有上百台车,专门跑蜀都或者各物质生产区拉货,什么九寨拉木料、什么峨嵋拉水泥、什么贵州拉钢材、什么华莹拉煤碳等等,全是去的后世的旅游圣地,这时的生命禁区。
去九寨拉木料的车队一般至少带着一个十来人的修理班,还几乎每年都有车翻进沟里捡不回来。生死川藏线,可不仅仅包括那一条川藏线,而是包括这一个区域的全部道路。
哪怕到了二十年后,也是年年都有很多运气爆棚的车子,翻进深不可测的山谷,从此离开这个位面,留下悲伤的妻儿老小痛苦地呼天抢地。
早上八点出发,一百四十公里路,下午三点多快四点,车子才到了绸城。叶芦伟感觉自己年轻的身体快要散架了。
上次来报道,坐的公司出来取钱的吉普,感觉要好得多。这次坐载重汽车,叶芦伟终于又回想起了遥远的“当年”,坐这种比牛快的载重汽车的快感。这还是空车,回去的时候重车就更慢了,不过回去因为是重车,反而没有这么颠簸。
车子到了绸城办事处,叶芦伟再也忍受不了自己一身的灰尘,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