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正哈哈说笑着与旁边众人分食缴获的粮食热饭,不用碗筷,脏兮兮的手握着一捧,黄色米粒粘在他的浓髯上。
再一抬头,瞧见被高高悬起的廉丹头颅,因为被无盐人痛恨,廉丹的尸身居然被与他有血仇的当地人分食,连眼睛都被抠走,只留下两个血窟窿。
这时候大帐被掀开,一位气宇不凡的中年人走了出来,有硬朗的直子,衣着得体,身被铁甲,站在与农夫无二的赤眉当中犹如凤立鸡群。
董宪下意识以为这就是樊崇了,遂朝他作揖:“樊王!”
此人一愣,连道误会:“我乃赤眉从事,琅琊临沂人徐宣。”
徐宣在县里当过狱吏,还读过《易》,不但有文化,还会阴阳卜算,在赤眉军中是二把手,他已经听说董宪要来的事,只引导他走到帐外团团坐的赤眉战士处,指着那位吃炒粟米糊了一胡子的浓髯大汉道:“这位才是樊三老!”
这是董宪万万没想到的,这樊崇除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外,身上竟无任何能凸显他地位的装饰,衣着与旁人没什么区别。
”樊王……“董宪只好上前见礼,不料却板起脸来:”再称呼我王、公、将军,我可要翻脸了!”
董宪听愣了,他原本还想按照投靠自己的那几个读书人所言,吹嘘樊崇:“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新,功宜为王。”
然后来个成昌相王,彼为樊王,他为董王呢!
徐宣连忙对董宪道:“泰山赤眉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虽然有三老、从事,但平日里,众人都是以巨人相称。”
这是什么狗屁规矩?不是为了做人上人的话,造什么反?董宪根本无法理解,但既然在人家的地盘,又想约樊崇做大事,只能告罪。
直到他改了称呼,樊崇才露出了笑,只唤董宪坐下,谈起这几日的战事来眉飞色舞,对董宪感激泰山赤眉来救则摆手道:“不必客套,既然都叫赤眉,那便是一家人!”
不多时,另一支参加成昌之战的赤眉领袖,“大河赤眉”的女头领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