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封国的交锋中占尽优势,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历任凤溪王的治军才华与凤溪将士舍弃性命的爱国忠诚。
因而,秦烨没有接受凤溪兵权。因为凤溪兵士只有在凤溪王之手,才能有如此的战力。
历代秦皇皆明主。明主不会图一世安逸,而罔顾大局。
说起历代秦皇,其入主东宫的道路都曾伴随鲜血与眼泪。为了使得秦国不断强大,避免君王懦弱而导致秦国衰亡,秦国开国皇帝秦杨立下祖训,但凡秦国皇子,皆有同等资格继承皇位。众皇子自小便为入主东宫明争暗斗,不惜代价,拜名师,结谋士,收幕僚,纳卿客。在争夺储君的道路上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入主东宫的,乃是拥有最出色的才华与智谋的未来君王,他的背后,是秦国最强大的文武官员作为其势力支持。
因而,历代秦王经历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多能谋善断,勤政爱民,而朝堂多贤臣,少奸佞。
经历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战,秦国决定进行彻底的改革。首当其冲的便是将收回的王族封地纳入秦国,直属秦皇,分城划郡,统一设定官员进行管辖。
虽然秦国战后,只剩下两个异姓王,但逍遥王经此一战,势力更胜,其封地又远离皇都秦安,消息闭塞;凤溪王态度暧昧,与皇族并非一心,且兵权一直是统治者最为忌讳的。
王权要限,只是如何去限的问题。
若说秦杨是开国君主,定秦国万世之基业,那秦烨便是他的诸多后代之中最具才华的君主,除了战场上已经让众将折服的军事才华,其政治才华也随着王乱的结束而显露出来,提出并完成了秦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方案:以皇权统贵族,以族权制王权。
这些贵族便是秦国世家的宗族。
这些贵族有的是建国初期的能臣之后,有的是各地世代经营的豪族名门,有的是在六王之乱中建功的地方大户。他们原隶属于各地方藩王的统治之下,分散于各地,有名望,有财物,却始终游离于实际权利的边缘。
起初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秦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