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建国时,皇族居于正都秦安城,将有功之臣分封于八方为王。始皇秦杨是威震八方的圣主,与八位异姓王爷情同手足,立下誓言,共卫国土。
八位异姓王在始皇故去后,辅佐二世,拓展疆土,成就秦国三国之首的地位。
八王的后代也安于誓言,信守本分,捐税供粮,治地修兵。
然而,数代之后,伴随着异姓王权的膨胀,这种权利过于分散的国家体制开始露出弊端。有的王族借天灾为名,上书皇帝,取消每年的例供与例税,更有甚者多年不与秦安城交往,甚至出现敷衍皇族旨意的情况。
秦国皇帝多明主,天下刚定,需休养生息,不宜再动干戈。虽然对于异姓王们的野心早有察觉,甚微头疼,却无良策。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明着脱离秦国自立为皇,对那些礼节上不尊的言行不予追究,能让且让。
直到秦国传到了第九代,这种权力过度分散的弊端才开始真正殃及秦安的皇权统治。
秦四十一年,“六王之乱”爆发。
先是八王中势力居次席的安定王起兵事,独立为安国;随之清江王与北海王宣布联姻,脱离秦国,为北海国。
秦九世皇帝秦烨年方弱冠,初登大宝刚满一年,便遇上了这个前几世堆积下来的大麻烦。
当时朝中分为主战与主和两种应对方案,且各有支持者,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
秦烨当机立断,下旨秦安诸将军侯王,出兵平乱,不惜一切,诛杀叛王。
不日,几位将军各自领旨,秦安城禁军十万,加上秦国各地驻兵与新招的士兵合计五十万大军两路出征北海与安定。
秦安城作为后方的指挥中心,筹调粮草,以备军需。
十日后,秦安没有等到捷报,却等来了又一个噩耗。
封地位于秦安之北的明丽王、望京王与沙洲王突然在封地中集结兵士五万,齐齐向秦安进发。一日之内,已经越过秦安的咽喉之地梦枫关,不出三日便可直入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