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家里就剩下她和婆婆戴六儿两个大人。家里还有四个娃要带,真的!别说绣花了,就光带娃和做家务事,就够两人忙了。
“庄哥哥!你早点回来!呜呜呜!把青儿姐带回来,把延儿也带回来。让天涯无名哥也回来,在宋国安个家。呜呜呜……”
老妪见杨湖已经适应这个家了,也就放心了。她终于完成了她的心愿,把娃平安地还给了人家。
杨湖毕竟还小,还不会说话,对于大人的举动,他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老妪走时,他正和两个姐姐玩得很开心。
真正地走了,老妪又觉得很舍不得。毕竟!这个娃是她一手带大地,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临走的时候,老妪落泪了。
戴六儿为了感谢她,给了她不少银子。另外!还给了她几块玉器。
“这些玉器要传代下去,不能卖。”戴六儿不忘交待几句。
玉器是上层社会的装饰品,穷人是买不起的,穷人要是拿出去卖也卖不上价钱,玉器是上层社会的人相互之间买卖的。所以!不得不多交待几句,以免浪费了。
得知具体地址后,庄子带领着老妪,仅仅用了十来天时间,赶在楚国春耕大祭之前,来到老妪的家。
在战国时期,开始时都是按照大周天子的诏书来确定春耕大祭的日子。后来!在楚国和魏国等霸主诸侯国的带动下,不再按照“周历”来进行春耕大祭了。而是!自行其事。在周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春耕大祭的日子。
只有小的诸侯国,才规规矩矩地按照周历来进行春耕大祭。
当然!霸主诸侯国的君王高兴了,也会与天子同时举行春耕大祭,其实心里根本不把大周朝、大周天子当回事。
后来!大周朝的天子也变得精明了,不再要求“普天同祭”,而是!规定了一个大概的春耕大祭日期。比如说:从某日到某日,都可以进行春耕大祭。这样!就避免了诸侯不听诏令的尴尬,还能保持大周朝、大周天子的威严。
老妪家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