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行周礼,我们用什么来教化子民?
道家的出发点是站在个体人的角度上,先把社会、国家化整为零掉,对个体的人进行教化,然后再进行重整,把个体的人组合成家庭、家族、团体、国家。
而我们儒家,是直接站在国家管理者的角度上,来教化子民,不是更快、更有效吗?我们儒家是先把个体的人组合成社会、国家,进行统一教化。然后!再进行化整为零地教化。
难道?这样不行吗?
道家是先把社会、国家化整为零,然后再重组。而儒家是因势利导,利用国家机构把个体的人组合起来,进行统一教化。再然后!进行化整为零的教化。
儒家与道家只是理论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并不是说儒家的这个理论就是全盘错误的。
难道?道家的理论就那么完美了?
道家把社会化整为零后,假如?重组不起来呢?
如果是那样地话?社会、国家不就彻底地散了?
事实证明!道家的重组是失败的!
只会造成更多地人去深山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人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
而我们儒家,倡导地是“积极人生”。
想到这里,孟轲又有了与庄子辩论下去的信心。
可是?一想起杨青儿的那个架势,他又畏缩了。
左思右想,最后!孟轲还是决定:暂时离开稷下学宫,暂时躲避一下杨青儿的纠缠。
惹不起、讲不清,我躲你、让你还不行?
孟轲留下一封书信,也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带着自己的书童,带着他的遗憾,连夜离开了稷下学宫。
这是孟轲也就是后来的亚圣孟子,第一次来稷下学宫。他停留的时间很短,就在杨青儿的威胁下,悄然离开了。
本来!他是想在稷下学宫开堂讲学传道的,将儒学传播开来。结果!事与愿违,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老家,潜心学习,一边教书以维持生计。
田公子的田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