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的重用。只是拿了秦孝公开具的通关文牒和银两,在大秦国境内走访民情民意。回来后,才去秦孝公那里复命,讲解自己有针对性的治理之法。被重用后,又一心扑在制定律法条文上面,更是没有心思去理睬天下大事了。所以!秦国以外的事,他知道的很少。
“杨朱?”
“他是杨朱?”
“原来他是杨朱?”
卫鞅的随从们,知道杨朱的人,听说面前的这个人就是道家的杨朱,一个个都惊讶起来。
也有人在心里担忧着,杨朱跑来秦国做什么?来蛊惑人心?我们秦国不需要道家,我们秦国需要的是“老秦人”那顽强不屈地战斗精神!是不怕死!而不是避世!
在那些道听途说者的记忆中,道家是一个消极无为避世的怕死鬼。在那些一知半解者的印象中,道家也是一个讲究自然无为的学派。这样地学派,秦国不需要!在面对敌人侵略的时候,唯有拿起长剑和长戈,与敌人死战,将敌人赶跑,而不是避让无为!
要是避让无为的话?我们的秦国早就被人灭了!
“我这不是?”杨朱压低声音说道:“这里说话不方便!”
“对对对!欢迎!欢迎!”卫鞅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知道杨朱是什么意思?
这还不明摆着?人家是带一个关门弟子来我们秦国隐居的!
好啊!有了这等高人在我们秦国之内隐居,他们这些高人是不可能坐视不管我们秦国的事的。
在秦国境内,就有墨家的分支。有墨家在秦国,多少对秦国有利。现在又多了一个道家,秦国必兴!
人家看得起你,才来你的国家定居,看不起你、不放心你,你去请人家人家也不会来。
杨朱被请去了驿馆,庄周作为杨朱的弟子又是卫鞅的老朋友,自然陪在杨朱的身边。
说完隐居的事,卫鞅就开始向杨朱请教学问。
那年人生失意之时,走投无路,他去找过杨朱,可惜没有找到。如今人生有了用武之地,境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