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相送……”
林天一皱眉,接过纸扇,看了苏轼一眼,苏轼点点头,缓缓打开纸扇,眉头皱的更深了……
就见扇面上画着一副《朱门路遗图》,图上一户富贵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而旁边穷苦的黎民百姓却饥寒交迫,悲惨的死在路边。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外,书画也很擅长,尤为讲究“神似”、“传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么?”林天合上纸扇,闭目叹息一声,脑中似乎还停留着那哀鸿之景。
苏轼喝了一口茶道,闭目养神。
林天瞧了他一眼,将纸扇“啪”的一声摆在桌上,道:“苏大家何意,直说无妨。”
苏轼叹息,面有尴尬:“不瞒林先生,老朽前来……”他欲言又止。林天道:“但请直说。”
苏轼难开其口,说道:“老朽……老朽为……为……唉……”究竟开不了口,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林先生自己看吧……”
林天满是好奇,这苏大家有什么事,这么三缄其口?拿过一看,却是一张凭据,一张借钱凭据……
“这……”林天大出意外,有点目瞪口呆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苏轼老脸通红,说道:“为一老友筹的……很急。”
林天心道原来是为别人借的,见凭据上所写乃是借银三万两,三万两不是小数目,皱眉问道:“小意思,我应下了。……只是林某可否知道,是为谁所筹?”
苏轼见林天毫不推辞,暗道:“果然还是这江湖人物豪爽。”他先已向多人求助,却都被婉言拒绝。当下站起身来,弯腰执礼道:“苏某多谢林先生。”
林天连忙起身,不敢受此大礼,各自落座后,苏轼缓缓将事头说了出来……原来苏轼借钱,居然是为在金陵潜居的王安石所借……
原来王安石潜居金陵,见蔡确为施行变法无所不用其极,非正道,数月前与苏轼相聚谈起,预测变法将遭劫难,忧心抑郁之余,决心亲建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