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入川时,烧毁栈道,所烧的,就是这子午谷中的栈道。后来重新出川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世人只记住了被暗渡成功的陈仓道、也就是斜谷道;却忘记了扮演掩护作用,被“明修”的子午谷道。
因为刘邦麾下第一名将韩信,以及后来的诸葛武侯,都宣判过子午谷是兵家绝地、绝不可能有人从这里进兵成功。
当然,诸葛亮的威名,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响亮的。魏延被诸葛亮否定了的那条兵出子午谷的计谋,也不是没有被后世的“诸葛黑”试过。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大将桓温便是一个著名的诸葛黑,他一生以为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不足为鉴,力挺魏延当年献策的进兵法门。可惜桓温复制了魏延的进攻路线之后,东晋军还没通过子午谷,就被长安出发的前秦军埋伏了,全军覆没。
如果钱惟昱没有出现,任由历史自由发展的话,那么再过六百年,明末时候的“闯贼”高迎祥,也会在通过子午谷、偷袭西安城的时候,被明军将领孙传庭伏击,兵败身死。
赵季札当然不可能知道如今还未发生的高迎祥孙传庭战例,不过这不妨碍照本宣科读兵法的赵季札直接相信诸葛亮的铁口直断。殊不知,韩信和诸葛亮认为子午谷是绝地,那是建立在充分地侦察和准备前提之下的。哪怕是历史上的司马懿,也并不是如《三国演义》小说家言当中那般“知诸葛一生唯谨慎,必不敢出子午谷、不必设防”的。
于是,赵季札就悲剧了。
更要命的是,唐末的子午古道,和隋朝以前的子午古道还是略有不同的,和明末的子午谷也不同,唐朝的子午谷,可谓是中国上下三千年中,路况最好的时代。
隋朝以前,宋朝以后,子午谷不但道路崎岖、天气变幻恶劣,而且部分最为险要之处,只能仅容步卒攀援而过,绝对不可能通过大车,甚至连骑兵策马而过都做不到。但是唐朝的子午谷,是仅有的、可以全程策马通过的。
这一切,全拜杨贵妃爱吃荔枝所赐。荔枝这种作物,离开枝头不过三五日,就会